案例精选

马德兴:中超出战亚冠绝不是根本无法一战,核心问题还是态度

2025-10-23

本轮亚冠精英联赛第三轮战罢,中超球队的表现再次引发了广泛讨论。上海申花在主场2-0力克首尔FC,取得本赛季亚冠首胜,展现了中国球队并非“根本无法一战”的实力。然而,另两支中超豪门——上海海港与成都蓉城,却在双线作战的压力下,选择以替补阵容出战亚冠并双双告负,将重心放在了国内联赛的冠军争夺上。这种“重内轻外”的态度,让外界对中超球队参与亚洲赛事的真正目的产生了疑问。资深媒体人马德兴一针见血地指出,中超在亚冠赛场上的核心问题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想不想战”的态度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作为管理者的中足联在赛程编排上的“不作为”和“懒政”,这种缺乏担当的管理模式,正在持续拖累中国足球的整体形象和发展。

亚冠战绩透视:申花的坚守与两强的“战略放弃”

昨夜的亚冠赛场,上海申花在主场以2-0的比分干净利落地战胜了韩国劲旅首尔FC,这不仅是球队本赛季亚冠赛场的首场胜利,更是为整体低迷的中超球队挽回了一丝颜面。在成都蓉城和上海海港相继在主场输球的背景下,申花的这场胜利显得尤为珍贵,它打破了中超球队可能再次遭遇“三连败”的尴尬局面。更重要的是,申花的表现再次证明了一点:尽管中超的竞技水平和竞争力近年来有所下滑,但远未到“弱不禁风”的地步。球队在比赛中派出了除陈晋一外的几乎所有主力,以一种全力以赴的姿态迎战对手,最终凭借积极的拼抢和出色的战术执行力赢得了比赛。

然而,与申花的坚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海港和成都蓉城在亚冠赛场上的“战略性放弃”。这两支目前在中超联赛积分榜上仅差2分的争冠球队,为了保留夺冠希望,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替补阵容应对亚冠精英联赛的第三轮比赛。结果也毫不意外,两队均告负,在各自小组的积分榜上排名倒数。这种为了国内联赛而牺牲亚洲赛场的做法,让人们不禁要问:一个赛季拼尽全力争夺中超冠军,最终获得亚冠精英联赛的参赛资格,却又在登上亚洲舞台后选择战略性放弃,这样的中超冠军意义何在?

尤其是作为卫冕冠军的上海海港,其在亚冠赛场上的“不作为”或“无所作为”并非首次。2023-24赛季,海港在附加赛中主场被泰国巴吞联队淘汰,无缘正赛;2024-25赛季,即便侥幸进入东亚区八强,也随即被日本横滨水手大比分痛击。这种连续两年“重内轻外”的表现,不仅让同城的申花球迷看不起,更让中国球迷为其贴上了“外战外行”的标签。即便本赛季海港能够成功卫冕中超冠军,其在亚洲赛场上的表现也只会进一步加剧其“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负面形象,甚至引发更多国内球迷的“唾弃”。

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的表现,归根结vsports体育在线官网底是一个“态度”问题。申花的胜利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态度决定一切”。当球队愿意全力以赴时,即便面对强大的对手,也并非“根本无法一战”。而海港和蓉城选择性地放弃亚冠,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中超联赛的“内卷”之中,这无疑是对亚洲最高水平俱乐部赛事的极大不尊重,也严重损害了中超联赛在亚洲足坛的形象。

相关图片

这种“内卷”现象,使得中超联赛的冠军头衔变得有些尴尬。如果一个联赛的冠军,在获得亚洲赛事资格后却选择放弃,那么这个联赛的冠军含金量和代表性又在哪里?它所对外树立的,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形象,而不是一个充满竞争力、渴望在亚洲舞台上有所作为的顶级联赛形象。球迷们希望看到的是中国球队在亚洲赛场上展现出应有的实力和拼搏精神,而不是为了国内的一城一池而放弃更广阔的舞台。

对于成都蓉城而言,作为一支历史上从未有过中超夺冠经历的球队,在第一次面对双线作战的两难选择时,暂时选择留力中超、以替补出战亚冠,或许尚情有可原。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联赛冠军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但对于上海海港这样的卫冕冠军,其连续在亚冠赛场上的“不作为”,则无疑为中超树立了一个不光彩的“榜样”,进一步拉低了中超联赛的整体口碑和对外形象。这种对亚洲赛事的轻视,长远来看,只会让中超在亚洲足坛失去话语权和竞争力。

管理层之怠:赛程编排与“不作为”的连锁反应

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遭遇的困境,除了俱乐部自身态度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作为管理者的中足联(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的“不作为”。记者马德兴多次强调,赛程编排的混乱是导致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表现不佳的核心问题。当球队面临双线甚至多线作战时,紧密的赛程让他们难以兼顾,被迫在联赛和亚冠之间做出取舍,最终导致了“重内卷轻外战”的局面。

相关图片

中足联的“懒政”体现在他们对赛程调整的消极态度上。在国家队9月、10月连续放弃集训的背景下,中足联本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调整中超赛程,为出战亚冠的队伍创造更好的比赛条件。然而,他们却依然让各队“闲的时候闲死、忙的时候忙死”,客观上助长了俱乐部在亚冠赛场上的“战略放弃”。这种不作为,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或许是为了避免“给自己找事”、“吃力不讨好”,甚至是为了避免得罪部分利益方而“挨骂”。

相关图片

然而,作为中国职业足球的最高管理部门,中足联明知道不调整赛程会给中国足球带来更多的伤害,却依然选择不作为,这无疑是“没有担当”、“不敢负责”的具体体现。他们多次发文要求中超俱乐部加强行业管理、改变行业作风,但自身却不能从根本上做出改变,未能为改善整个行业环境而有所作为。这种管理层的懈怠,才是真正让中国球迷感到最为不满和绝望的地方。

谁来担责?中足联的“担当”缺失与中国足球的未来

中足联的成立,曾被寄予厚望,各界迫切希望其能够带来管理层和领导层的改变,从而扭转中国职业足球的落后局面。然而,从目前来看,中足联似乎完全继承了中国足协的“衣钵”,至少到目前为止,在职业联赛管理方面,中足联并未展现出与足协治理下有任何显著的不同。这种管理层面的停滞不前,甚至比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的连遭败绩更令人感到绝望。

真正的担当,意味着面对问题时不回避、不推诿,敢于触碰既得利益,勇于承担改革的阵痛。然而,中足联在赛程编排等关键问题上的“不动”,正是其缺乏担当、不敢负责的体现。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未能为中国足球创造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俱乐部在追求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之间的矛盾,最终损害的是中国足球的整体利益和国际形象。

中国足球的未来,不仅仅取决于球员的水平和俱乐部的投入,更离不开一个有魄力、有担当、敢于作为的管理层。如果管理层继续选择“不动”和“不作为”,那么无论俱乐部如何努力,无论球迷如何期待,中国足球的落后局面都将难以改变。只有当管理者真正从自身做起,为行业的发展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转机。

相关图片

本轮亚冠精英联赛,中超球队以1胜2负的战绩收场。申花以2-0战胜首尔FC,目前在积分榜上暂时位列第五。而海港和蓉城则分别告负,在各自小组积分榜上排名倒数。这1胜2负的成绩,清晰地反映出中超球队在亚洲赛场上表现的两极分化:一部分球队愿意全力以赴,展现了应有的竞争力;而另一部分球队则选择战略性放弃,将重心放在国内联赛的“内卷”上。这种态度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中超球队整体形象的受损。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职业联赛管理者的中足联,在赛程编排等核心问题上的“不作为”,正在加剧这种困境,使得俱乐部被迫在双线作战中做出艰难抉择,最终影响了中国足球在亚洲舞台上的表现。

相关图片

展望未来,中国足球若想在亚洲赛场上重拾尊严,仅仅依靠俱乐部的投入和球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首先,俱乐部必须端正态度,认识到亚冠赛事不仅是竞技舞台,更是展示中超联赛乃至中国足球形象的重要窗口,不能再将“重内轻外”视为理所当然。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中足联作为最高管理部门,必须改变其“懒政”和“不作为”的现状,真正肩负起责任,积极主动地优化赛程编排,为俱乐部创造一个能够兼顾国内国际双线作战的合理环境。只有管理层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俱乐部端正态度、全力以赴,中国足球才能在亚洲舞台上有所突破,真正摆脱目前的困境。

马德兴:中超出战亚冠绝不是根本无法一战,核心问题还是态度相关图片